【 信息發(fā)布時間:2003-12-11  閱讀次數(shù):】 【我要打印】 【關閉】
隨著p值增加,,臨界填土高h值迅速下降,h表現(xiàn)出對p的變化敏感性很強,;當p增至一定值后,,h下降幅度開始逐漸減弱,h對p的變化敏感性下降,。
3.1.3. 臨界填土高與占地補償標準間的關系
取p為27元/立方米,,設占地補償標準為C(萬元/畝),,同時不考慮地基處理費用T3,T2按高邊坡防護考慮,,式1可改寫為
x(h)*948*27/10000+350+460+140+120+85+88*C+(h-4.4)*6.3*C=3700+37*C ……4
變換為:x(h)*948*27/10000+51*C+6.3*C*h-27.72*C=2545
當C取0.4萬元/畝時,,h=17.9米;當C取1.0萬元/畝時,,h=17.5米:C取1.6萬元/畝時,,h=17.2米;C取2.2萬元/畝時,,h=16.8米,;
考察C與h之間的關系,近似得一線性直線,。見圖2,。對比p~h曲線,可以看出,,臨界填土高h對占地補償標淮C值變化的敏感性遠遠低于對填土土石方單價p變化的敏感性,。 相關圖片如下
3.1.4. 高填土路堤方案與高架橋方案的選擇
通過分析填土臨界高與土石方單價、占地補償標準之間的關系,,可以認為,,在無其他需特殊考慮的目標因子約束的一般情況下,當填高大于填土臨界高h時,,選擇高架橋方案是經(jīng)濟的,;當填高小于填土臨界高h時,選擇高填土方案是經(jīng)濟的,。
由于在計算填土臨界高h時,,采用的數(shù)據(jù)經(jīng)過歸納及合理地簡化處理,因此h值是在一定置信度條件下的均值,。填土臨界高h值的計算波動主要與地基處理,、防護工程費用的波動相關聯(lián)。這兩項費用隨填土高度增加而相應增加,,本文在計算填土臨界高h時,,限于掌握的資料,對這兩項費用進行了相對簡單處理,。
高填土路堤方案的路基施工工序多,、協(xié)調工作量大,對環(huán)境的損害也較高架橋方案大,。如果再從工程壽命期內考察高填土方案與高架橋方案,,需另預計工程所對應的營運費用,包括養(yǎng)護費用與管理費用,,高填土方案的排水防護工程砌體,、路面,、中央分隔綠化帶等養(yǎng)護費用較高架橋養(yǎng)護費用高,兩者的管理費用則基本相當,。
基于以上原因,,在利用圖1或式1、式3計算出填土臨界高h值后,,建議填高在h-1米以上時,,就應考慮高架橋方案。
在山嶺重丘區(qū),,石方占土石方總量的比例高,,如果土、石按各占50%考慮,,土石方綜合平均價在27元/立方米左右,。若石方所占比例再增大、運輸又不便利,,則土石方單價還要高,。加之地面橫坡較大,防護工程量也較大,。以土石方單價27元/立方米計算,,填土臨界高h計算值為17.9米,因此,,當填高大于17米時,,以采用高架橋方案為優(yōu)。
一般地,,在山嶺重丘區(qū),,當填高大于16~18米時,應考慮采用高架橋方案,。
3.2 深挖方路塹與隧道方案技術經(jīng)濟分析
3.2.1. 深挖方路塹與隧道的費用分析
深挖方路塹方案與隧道方案仍然考察方案的直接工程費與間接費之和以及與占地費用的合計,。
深挖方路塹方案主要包含路基土石方(W1),、排水防護工程(W2),、路面工程(W3)、安全設施(W4),、拆遷及占地(W5),。
表示為:W=Wl+W2+W3+W4+W5
隧道方案主要包含洞門工程(S1)、洞身工程(S2),、通風照明工程(S3),、供電設備(S4)。明洞工程納入洞身工程中,,消防救援設施由于相對造價較低,,忽略不計,;為便于對比,洞門仰坡占地不計,。
表示為:S=S1+S2+S3+S4
設路基寬24米,,挖深h米,現(xiàn)計算1公里長的深挖方路塹的建設費用,,然后與雙洞隧道的建設費用進行比較,。對比分析的前提條件是自然地形、地質滿足隧洞選址的基本要求,。
邊溝采用0.8*0.8規(guī)格,,碎落臺寬2米,邊坡按微,、弱風化硬質巖石考慮,,邊坡坡率10米以下取1:0.3,超過10米取1:0.5,,每10米設一碎落臺,,路基土石方量設為f(h)*1000,土石方綜合平均價p元/立方米,,則:wl=f(h)*1000*p/10000萬元/公里,;排水防護工程W2按420萬元/公里估列;路面工程(W3)一般在460萬元/公里左右,;安全設施(W4)按85萬元/公里估列,;深挖方地段的拆遷及占地數(shù)量如果按《公路建設項目用地指標》計算與實際偏差較大,此處占地數(shù)量設為d(h)畝/公里,,占地類別按非耕地考慮,,W4為d(h)*0.4萬元/公里。
雙洞隧道中洞門工程(S1)與洞身工程(S2)合計費用按3000元/平方米計算,,則S1+S2為7200萬元/公里,;通風照明工程(S3)約370萬元/公里;供電設備購買及安裝(S4)按500萬元/公里估列,。
若深挖方路塹方案與隧道方案費用相等,,即W=S時,可得
f(h)*1000*p/10000+420+460+85+d(h)*0.4=7200+370+500 ……5
式5簡化為:f(h)*p/10+d(h)* h*0.4=7105
其中:f(h)=780+52*(h-20)+0.5*(h-20)2 (30≥h>2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f(h)=1350+68*(h-30)+0.5*(h-30)2 (h>3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d(h)=68000/667+(h-20)*1000/667 (30≥h>2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d(h)=82000/667+(h-30)*1000/667 (h>3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p取為30元/立方米時,,計算得臨界挖深值h=44米,,此時占地約為143畝/公里,開挖土石方量約235萬立方米/公里,。如此巨大的土石方量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以挖作填,二是另選棄土場,。前一情況,,大約可供應14公里的填土路基,,平均運距大于7公里;而后一情況,,事實上很難找到滿意的棄土地點,。因此在式5中假設土石方綜合平均價取為30元/立方米偏低。
再假設土石方綜合平均價為40元/立方米,。式5可改寫簡化為:
f(h)*4+d(h)*h*0.4=7105 ……6
計算得臨界挖深h=36米,,此時占地約為132畝/公里,開挖土石方量約176萬立方米/公里,。
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臨界挖深h對排水防護工程費用W2變化的敏感性并不大,假設W2為1000萬元/公里,,p取40元/立方米,,經(jīng)計算,h=34米,;假設W2為2000萬元/公里,,p取40元/立方米,經(jīng)計算,,h=130米,,而此時假設W2為2000萬元/公里并不合理。
若地質為軟質巖石或強風化硬質巖石,,邊坡坡率10米以下取1:0.75,,超過10米取1:1.0,則:
f(h)=965+73*(h-20)+(h-20)2 (30≥h>2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f(h)=1795+97*(h-30)+(h-30)2 (h>3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d(h)=87000/667+(h-20)*2*1000/667 (30≥h>2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d(h)=lll000/667+(h-30)*2*l000/667 (h>30時) (假設地面線水平)
同時p取30元/立方米,,代入式5,,經(jīng)計算,h=35米,;p取40元/立方米,,計算h=30米。
3.1.2. 臨界挖深與土石方單價間的關系
以式5為基礎從純數(shù)學角度考察土石方單價p與臨界挖深h之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相關圖片如下
圖3所示曲線與圖1所示曲線數(shù)學特性類似,隨著p值增加,,臨界挖深h值下降迅速,;當p增至一定值后,,h下降幅度開始逐漸減弱,,h對p的變化敏感性開始下降。通過試算后,,得出下述結論:臨界挖深值的大小對開挖土石方單價,、邊坡巖石類別最敏感,,對防護工程造價、占地補償標推的變化敏感性并不很大,。
3.1.3. 深挖方路塹方案與隧道方案的選擇
上述對深挖方路塹的臨界挖深h值的計算基于技術可行的前提,,以純工程經(jīng)濟的角度分析,計算所用的基礎數(shù)據(jù)進行了理想化處理,,特別是土石方數(shù)量的計算,;不同的隧道隨地質條件的不同,襯砌工程量相差較大,,相互問造價波動也較大,。但并不妨礙本文近似地給出深挖方路塹與隧道的臨界挖深h參考值:微、弱風化硬質巖石為36米,,軟質巖石或強風化硬質巖石為30米,。
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深挖方路塹對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較隧道要大得多,。再從工程壽命期內考察深挖方路塹與隧道的營運費用,,隧道養(yǎng)護費用中以用電、設備更新?lián)Q代為主,,深挖方路塹養(yǎng)護費用中防護工程的養(yǎng)護費用所占比重可能最大,。隧道的用電、設備更新?lián)Q代所需費用可以大致預計,,而深挖方路塹的防護工程養(yǎng)護費用與邊坡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關系十分緊密,估算相對困難,,偶然因素多,。因此,在進行方案選擇時,,宜在上述臨界挖深h值的基礎上減低1~2米,。
一般地,在山嶺重丘區(qū),,當微,、弱風化硬質巖石挖深大于34~36米,軟質巖石或強風化硬質巖石挖深大于28~30米時,,應考察采用隧道方案的技術可行性,;低于給定的挖深判斷值時,以探路塹方案為優(yōu)選,。
根據(jù)公路建設的實際,,深挖方路塹與隧道方案之間的選擇,常見于1000米以下的中、短隧道與深挖方路塹方案間,。由于實際自然地形起伏變化大,,考察挖深的對象應是至少50米長路塹段的最小挖深值,孤立點處的挖深與建議的挖深值相比不具備可比性,。
4.結語
通過高填土路堤與高架橋方案之間,、深挖方路塹與隧道方案之間的費用分析,尋找可替代方案間費用相同時的臨界填挖高h,,發(fā)現(xiàn)h受土石方綜合單價影響最大,,同時臨界挖深還同巖石類別有緊密聯(lián)系。
本文提出的工程可替代方案間填挖高判斷值,,對可行性研究階段山嶺重丘區(qū)的平面選線,、縱坡設計、工程數(shù)量的估計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本文建議:一般情況下,,在山嶺重丘區(qū),當填高大于16~18米時,,應考慮采用高架橋方案,。當微、弱風化硬質巖石挖深大于34~36米,,軟質巖石或強風化硬質巖石挖深大于28~30米時,,應考察采用隧道方案的技術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