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發(fā)布時間:2005-02-04  閱讀次數(shù):】 【我要打印】 【關閉】
編者按:早在1996年,,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就意識到在我國建立建設工程擔保,、保險制度對于建立完善的建設市場機制的重大意義。2002年,,建設部還正式把實行工程保證擔保和保險制度作為“十五”期間的管理重點先后開展了一些工作,。但是,目前我國擔保、保險制度的推進狀況不盡如人意,。究竟怎樣推進這項工作呢,?本文作者針對我國工程擔保、保險制度推進過程的實際,,通過廣泛調研,,提出了一些思考,值得業(yè)界關注,。
思考之一:推行工程擔保,、保險制度可采取的對策
——明確政府在推進過程中的具體職責分工和監(jiān)管部門。在推進建設工程擔保,、保險制度的過程中,,是順利還是曲折,是節(jié)約社會成本還是浪費社會成本,,政府所發(fā)揮的作用至關重要,。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在推進擔保,、保險制度的過程中,,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攬,直接對企業(yè)發(fā)布各種指令的傳統(tǒng)做法,。政府在推進這項工作過程中,,要做的主要事情是排除體制和政策障礙,確定強制品種,,完善政策法規(guī),嚴格監(jiān)管建設工程擔保,、保險市場,。
——法律法規(guī)局部強制,形成制度,。抓住修改《建筑法》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時機,,建立與擔保、保險相關的基本規(guī)則,。政府投資工程應當強制推行部分工程擔保和保險品種,。一般來講,對于非政府投資工程不宜強制推行建設工程擔保,,但從當前我國建筑市場面臨的突出矛盾和維護市場秩序出發(fā),,政府有必要強制推行一些擔保品種。而且,,還應該對于所有的工程強制推行事關社會保障的保險品種,。
——調整相關政策。適時對《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作進一步調整;修改工程建設領域的概預算編制方法和會計制度,;豐富并完善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內容,;及時廢止過時的、計劃經濟色彩濃厚,、不切合實際的規(guī)章制度,、相關文件。
——完善市場機制,。對于政府投資工程和非政府投資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逐步讓市場機制發(fā)揮市場準入的控制作用。政府逐步從直接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控制領域退出,,由擔保、保險等市場機制加以約束和控制,。
——落實風險責任承擔者,。落實風險責任承擔者包括多方面,如投資決策責任,、發(fā)承包決策責任,、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責任,也牽涉到所有制,、投融資體制,、質量、安全責任制度的改革,,以及合同,、索賠、財產賠償?shù)纫幌盗械闹贫雀母?。這是樹立全行業(yè)風險管理意識的基礎性工作,。
——有條件引入外國擔保、保險服務機構,。根據(jù)我國加入WT0,,開放擔保、保險市場的承諾,,建設工程擔保,、保險市場可以對部分國外有信譽、有資金實力的工程擔保,、保險公司開放,。一方面可促進我國建設工程擔保、保險事業(yè)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可帶動我國本土的擔保,、保險公司的改革和業(yè)務水平提高。
——進行信用信息體系的建設。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是工程擔保和保險健康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支持體系,。在建設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應當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進行,。
——深化相關的體制和機制改革,。繼續(xù)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在工程建設的投資領域,,鼓勵各種經濟成分進行投資,,使建設項目業(yè)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業(yè)主,真正為投資負責,,提高投資效益和建設水平,。同時還應展開并深化政府投資工程管理方式的改革。
——進行建筑市場體系建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在工程建設領域,凡是能夠用市場調節(jié)的主體關系和市場秩序,,要用市場手段加以調節(jié),,弱化行政手段的作用和管理范圍。
思考之二:推行工程擔保和保險制度需注意的問題
對擔保方式,、擔保額度,、保費費率予以規(guī)范。擔保方式應以銀行保函和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擔保書為主,,履約擔保還可以采用同業(yè)擔保的方式,。不提倡保證金(分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的形式。在工程擔保制度剛剛起步時,,保額必須適中,,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考慮可行性與操作性的問題,。明確投標保證金的返還時間和招標人運用定金罰則的情形。實行條款和費率的自由化改革,。
保險條款應推陳出新,,體現(xiàn)靈活性,增強針對性,,更不能多年一成不變,。作為一個保險產品的主條款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共性,個性的可作為附加條款,。如地震廣東沒有,,暴雨、臺風廣東有西北就沒有。工程的保險額也不必強求一致,,可以是工程的總投資,,也可以是工程風險最大部分的投資,基本沒有風險的部分可以不保,。當然,,以工程的總投資作為工程保險額,保費費率相對會低一些,;單以工程風險最大部分的投資作為工程保險額,,保費費率相對會高一些。杭州灣大橋項目的建筑工程一切險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突破了設計錯誤也作為建工一切險除外責任的禁區(qū),;(?,?,??,?)二是投保額不是以工程的總投資作為基數(shù),,剔除了土地費用和其他一些沒有風險的項目費用;三是引入了保險經紀,。
結合使用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投標擔保、履約擔保與資質審批之間,、工程保險與質量安全監(jiān)督機構作用之間都具有相互替代的可能性,,當前可通過行政管理手段與經濟手段的結合使用,逐步進行轉換,。要找準兩種手段的結合點,。如為了切實推行業(yè)主支付擔保、承包商付款擔保,、第三者責任險,、建筑意外傷害保險,可以規(guī)定在辦理工程承發(fā)包合同備案和施工許可時提交的必要文件,。
思考之三:推進建設工程擔保,、保險制度的步驟
根據(jù)黨中央的部署,至2010年,,我國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改革的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按照這樣的目標和部署,,至2010年,,對于整個工程建設市場經濟體制起著基礎作用的建設工程擔保,、保險制度雛形也應當能夠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的標志是:擔保,、保險制度的法制,、政策環(huán)境基本齊備。投資l000萬元以上的建設工程項目,,除意外傷害保險外,,合同中都涉及到工程擔保、保險品種,。從事建設工程擔保保險業(yè)務的收入占到全部基本建設投資的0.5%~1%,。基本形成中外擔保,、保險企業(yè)相結合的建設工程擔保,、保險中介服務體系。風險管理成為各類建設工程承包企業(yè),、中介服務組織,、業(yè)主工程管理、企業(yè)管理的重要內容,。政府對于建筑市場的一些行政管理手段被建設工程擔保,、保險所部分取代。形成建設工程相關企業(yè)和個人的信用體系框架,。
從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來講,,可以采取的步驟是法規(guī)制度先行,培育市場環(huán)境,,持續(xù)深化體制改革,,采用多種方式適時指導市場發(fā)展,及時進行政策修補和調整,。用3~4年左右的時間創(chuàng)造基本的制度環(huán)境,,同時進行宣傳,制造輿論,,培育主體,,完善監(jiān)管。用5~6年的時間進行實踐探索,,開展實踐,,總結經驗和教訓,形成制定政策的基本思路,。在至2010年的最后兩年,進行法規(guī)政策的回顧,、梳理和調整,,形成基本成熟的法規(guī)體系和監(jiān)管體系,。